數位發展部即將成立,青平台永續民主研究中心規劃「前瞻台灣數位永續願景」系列專文,邀請公民社會、產業界、學術界、政府共同前瞻台灣社會永續發展的數位願景,探尋可行實踐路徑,共創數位韌性台灣。
文 / 郭耀煌(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近年來,一波又一波的數位浪潮對人類文明產生全面性的衝擊,數位 DNA 成了競爭力要素,而元宇宙融合虛擬及實體世界的新文明概念,帶動無限想像。數位仙境的美妙在於庶民崛起、超凡體驗、多元宇宙、拓荒天堂,但也帶來不安:吵擾喧囂的同溫層、真假難辨的認知作戰、虛幻起落的數位泡沫。
當數位潘朶拉盒子被打開後,新興經濟與社會議題層出不窮,政府及社會各界對數位治理常有不同的期待與立場。我們應該不會願意跟愛麗絲一樣,夢醒成空;也不希望只是短暫客旅桃花源,難再尋覓;或許必須掙扎於永生的數位伊甸園與悲歡憂喜來去不停的數位塵世之間。
從中心化的 pre-Internet、網路化的 web 1.0 走到再中心化的 web 2.0 年代,不過半世紀光景,已幾番轉折,現在正希望走進去中心化、新自由運動的 web 3.0,人類必須探究「數位永續」之道,因為它將深刻影響人類未來走向,不只在虛擬世界,也在實體世界,更要關注兩者間的交互影響。我們無法繞過此路,只能帶著智慧,勇敢上路。
有人倡議把數位科技列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第 18 項。不過,數位發展與原有 17 項目標不是各自獨立的。例如:數位轉型影響就業機會,數位落差深化社會不平等,而認知作戰正在侵蝕社會互信。當然,遠距學習可以改善偏鄉的教育資源落差,智慧聯網可以改善關鍵設施的韌性,數位醫療也可提高人類健康福祉。所以,我們必須全面審視數位發展對人類永續的潛在影響,而數位演化本身也必須導入永續的概念。
開創數位永續,打造元宇宙新福爾摩沙
數位永續可定義為「在虛實整合文明空間中,發揮創新活力,持續推動數位轉型,實踐社會永續、經濟永續與環境永續,為人類開創永續未來」。數位永續之道或許沒有終點,需要大家帶著拓荒夢去開闢,找到元宇宙不同世代的福爾摩沙。我們不需要為每個人設定終點目標,而是在民主、平等、安康、包容的環境中,讓大家成就自己的想望,共創永續家園,而此願景的基礎在於建構韌性國家、智慧政府、共融社會及共榮經濟。
永續奠基於韌性,俄烏戰爭及新冠疫情警示了鞏固韌性的重要性,對台灣更是必要。韌性國家確保公私部門在變局中能夠持續運作,實施商業及公共服務,保護關鍵資產,包括快速累積的數位資產(資料、NFT 等)。而維繫數位場域的韌性至為關鍵,因為它同時影響實體世界的韌性。我們需要有效運用數位科技,建立國家韌性生態系統,確保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關鍵物資儲備與調度、災害快速復原、跨部門協作、公私協力及資訊共享。
政府的存在不在於約束國民,而是成為公共事務的忠誠代理人。智慧政府運用數位科技提升公共事務治理效能,並且維繫國民優質生活。實踐數位永續,將可深化民本治理、提升政府數位職能及創新文化、完備數位法制強化社會信賴、普及城鄉寬頻建設等。例如,智慧政府可以建構完備的資料治理體制,保護國民個資及數位足跡,讓政府順利普及公共服務上網,國民可安心使用線上服務。
共融社會展現社會活力及包容力,彰顯普世價值。網路時代的同溫層現象、演算法公平性、網路霸凌及假訊息傳播,正在顛覆公民文化。或許,類似現象已發生於實體世界,但庶民共創的資訊革命,透過網路傳播,已擴大每個人可能造成的影響。網際空間營造了一個較為扁平的開放社會,但有心人容易操弄其中,不可預期的事件之影響也隨之擴大。數位永續將促進社會共融,提升網路社會包容性、深化民主自律網路文化,以及保障民眾平等數位發展機會。
共榮經濟在不透支自然及人力資源下,讓全民共享經濟景氣之紅利。數位經濟佔全球 GDP 將達到 40%,更貢獻 60% 之成長,企業數位轉型成效決定其市場競爭力,也影響就業機會和工作型態。所以,數位經濟的良性發展,必然是數位永續的主要目標之一,期盼能促成跨產業、勞動階層、世代、商業活動與生態環境、供應者與消費者間之價值共創及繁榮共享。
追求數位永續的六大發展方針
經過長時間的研討,我認為有六項重要的發展方針,將有助於實踐前述數位永續的目標,發揚數位時代核心價值。
方針一:完備數位治理體制,保障數位人權,促進數位信任、民主與穩定。數位人權涵蓋國民終身學習數位技能、近用寬頻服務、自主管理個資和運用公開資訊、參與網路公共事務及平等數位發展機會之權利。落實策略在於加強利害關係人數位職能及資料治理。數位治理部門宜能匯集跨域人才、具治理創新及跨部門協調職能,並從中央到地方,串連成緊密合作的國家數位治理生態體系。為發揚數位革命效益,政府應該展現資料治理前瞻視野並完備法制、提高數據驅動循證決策能力,在保障個資及營業機密下,促進資料流通與加值應用。
方針二:發揚創新活力,展現數位多樣性。活力乃永續之動力,多樣性則體現開放社會風氣;數位服務可滿足國民使用行為與生活型態多樣性,數位建設能配合文化及環境多樣性,而產業多樣性則可擴大勞動參與,以及有助建構經濟成長最佳化的產業結構。落實策略可從擴大國民智慧生活需求,帶動創新經濟發展,展現價值加乘效益著手;例如:以公共建設帶動民間投資,兼顧公益與私益、台灣成為智慧生活櫥窗,產業進軍國際、強化科技原生能力,促進跨域創新、以智慧生活需求帶動在地創業,促成地方創生。
方針三:強化國民數位賦能,匯集多元人才。落實策略在於提升全民數位素養、開拓數位女力及新住民數位人才、發掘跨域π型數位人才、擴大運用全球數位菁英。人力資本是永續的根基,台灣正面臨國安級人才缺口危機,必須有效因應。
方針四:精進資安治理能量,鞏固國家數位韌性。落實策略包括建構高應變性國家韌性生態系統,統籌運用資通訊系統及人力資源,並強化全民動員效能;建置高韌性海陸空多重寬頻骨幹,提高關鍵基礎設施與核心資料庫韌性,確保國家機能持續運作;建設韌性智慧生活空間,支持疫後新常態生活;擴大培育資安人才與國際夥伴關係,加速國內資安產業自主化、規模化及國際化。
方針五:促進數位共融,發展包容性數位經濟與社會。落實策略在於加速公私部門數位與零碳雙螺旋轉型,落實商業及公共事業智慧低碳營運,同時創新數位生活,實踐綠色永續;發揚人本數位創新,確保科技實施符合文明規範,並且運用數位科技保障社會互信及民主;保障國民在數位轉型潮流下的優質工作機會;促進跨世代、性別及族群攜手參與數位轉型;調和數位新創與既有產業鏈及監理法規;形塑新社會契約,避免出現受演算法主宰及同溫層固化之網路社會。
方針六:開拓數位疆域,發揚台灣核心價值。落實策略包括「負責任的生產」:軟硬攜手,成為全球綠色安全數位解決方案之供應樞紐;「受信賴之參與」:積極參與國際數位協作,成為全球信賴之合作夥伴;「有價值之貢獻」:發展具台灣特色跨境服務,吸引全球數位住民使用;「跨國共榮協作」:促進國內產業與國際平台服務生態體系互利共榮。
數位永續共同意志與群體智慧
實踐數位永續將經歷非線性長程演化的多重考驗,我們必須克服快速技術變革,以及複雜非技術因素之挑戰。首先,我們要型塑具備高度數位 DNA 之利害關係人及緊密協作的數位治理生態體系,加快全政府、全產業、全社會數位轉型腳步。而對準聯合國 SDGs 目標,是實現數位永續的可行路徑,充分和國際潮流接軌。
在實踐手段上,我們需要靈活規管、促進創新永續的數位法制,政府是數位永續的重要推手,宜能展現恢宏格局和前瞻視野。推動數位永續需要充裕穩定的資源,政府應寬編數位預算,公共建設明訂數位經費比例,並制定激勵民間投資前瞻數位建設之誘因,而民間也應落實 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展現投資數位永續的堅定承諾。
數位永續的推進,無法避免理想與現實的角力,我們還在山腳下,必須展現共同意志與群體智慧,克服登頂考驗。
(作者郭耀煌為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本文為青平台「未來D+」與公民報橘、天下未來城市、願景工程基金會合作刊登,本文採創用CC姓名標示4.0國際授權條款授權。)
(首圖由郭耀煌教授提供)
The post 永續家園從建立國家韌性開始,郭耀煌提開創「數位永續」的 6 大方針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