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圖看懂「防曬產品SPF、PA數字」代表意義! 係數高不等於不會變黑

炎炎夏日,出門前如果沒有塗抹防曬乳或做好防曬措施,很容易就會曬黑,甚至出現曬傷的情形,但許多人在面對防曬產品標示的SPF或PA等防曬指標時,不僅不清楚防曬指標的意涵,還經常會認為防曬係數愈高,就能有較好的防曬效果。究竟防曬乳上的這些指標代表什麼意思?該怎麼做才能挑選適合自己的防曬產品?

UVA、UVB、UVC是什麼? 揭密紫外線3種波長

由於不同的防曬指標,所阻擋的紫外線類型並不相同,因此在了解常見的防曬指標前,應先認識紫外線這3種類型,以及它們可能對皮膚產生的影響。一般而言,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UV)可依波長分成UVA、UVB、UVC,以下分別介紹3者可能對皮膚造成的傷害:

▸紫外線波長UVA(Ultraviolet A):UVA為長波紫外線,波長介在320至400nm之間,又可分為UVA1(波長為340至400nm)與UVA2(波長為320至340nm),是這3種類型之中能量最大,對皮膚造成的傷害也最大的類型。此外,紫外線有將近95%是由UVA所組成,可直接穿過大氣層來到地球表面,照射到人體皮膚表面,並穿透至真皮層,甚至到達皮膚基底層,使黑色素製造與光敏感性增加,進而導致皮膚中免疫細胞功能失調,並開始老化。

▸紫外線波長UVB(Ultraviolet B):UVB為中波紫外線,波長介在290至320nm之間,約占紫外線的4%,跟UVA一樣,可以直接穿過大氣層來到地球表面,雖然對皮膚造成的傷害沒有UVA來得強,但可以到達表皮層,經皮膚吸收後,對皮膚細胞DNA造成損傷,進而引起角質增生,導致黑色素增加,出現曬紅或曬傷的情形。

▸紫外線波長UVC(Ultraviolet C):UVC為短波紫外線,波長介在200至290nm,與上述2種紫外線不同的是,UVC穿透大氣層的能力較弱,因此它通常會在穿過大氣層之前,先被臭氧層吸收,所以幾乎不會到達地表,對人類造成影響,且其能量也是這3者之中最小的,所以不太需要擔心UVC使皮膚出現曬傷或老化的狀況。

3種紫外線波長對皮膚造成的傷害1次搞懂。圖/NOW健康製作

PA、SPF數字代表什麼? 防曬標示完全公開

市面上的防曬乳、防曬油等防曬產品當中,可見PA與SPF這2個防曬指標,以下為你介紹這2者意涵與判斷標準:

▸防曬指標SFP(Sun Protection Factor):SFP意指太陽防護因子,不僅是美國系統的防曬係數,也是防曬產品上常見的標示系統,主要是作為抗UVB防曬能力,而SFP值的測定是檢測受試者再塗抹防曬用品前、後的MED值(皮膚最低致紅劑量),計算公式為SFP數字乘以10分鐘,即等於防曬紅的時間。例如在大太陽底下曬紅的時間為30分鐘,若使用為SFP15的防曬用品,即可延長皮膚曬紅的時間約450分鐘。

▸防曬指標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PA為日本防曬產品必須標示的防曬指標,主要是指抗UVA防曬能力,PA+表示可以輕度遮斷,延遲皮膚曬黑時間至2至4倍,PA++則表示中度遮斷,可延長皮膚曬黑時間約4至8倍,而PA+++則表示高度遮斷,可延長皮膚曬黑時間長達8倍以上。

防曬乳指標SPF、PA是什麼?圖/NOW健康製作

防曬產品如何挑選? 防曬係數愈高愈好?

許多人都會認為防曬產品的係數愈高,防曬的效果就愈好,食藥署提醒,民眾在購買防曬產品前,應注意防曬係數不是愈高就愈好,數值愈高僅代表延後皮膚曬傷的時間較長而已,並不能保證皮膚不會愈變愈黑。

目前市售的防曬產品SFP數值大多介在15至50之間,而PA值最高可以標示到4個+,亞東醫院皮膚科郭怡彣醫師表示,以台灣來說,建議民眾夏天可選用SFP35、PA++以上的防曬產品;冬天建議可選用SPF20、PA+以上的防曬產品,而平常若要從事整天的戶外活動,則建議可選用SPF40、PA+++以上的產品。

至於防曬產品多久該補擦1次,主要是與個人日常的活動類型有關,若為室內靜態活動,可以半天以上再補擦;在從事一般活動時,則要記得每隔2至3小時就要補擦1次,才能有效維持防曬效果,而若要進行較為激烈且會大量流汗的戶外活動,如登山或游泳時,建議1至2小時就要補擦1次,並選用有防水功能的防曬產品為佳。

此外,塗抹防曬乳只是輔助而已,若要徹底防曬,建議也應撐陽傘、戴帽、使用太陽眼鏡,或者穿著淺色長袖衣物遮陽,加強上述物理性防護,才能加強抵禦紫外線侵害。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早上吃「6類食物」防曬效果翻倍!營養師認證 綠茶、胡蘿蔔、奇亞籽通通上榜
·皮膚科醫師強推!「7種美肌食物」防細紋、抑制黑色素 檸檬、芹菜小心加速變黑

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