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只開三次門的挪威全球種子庫,也找得到台灣原住民社區的珍貴豆種!

上週三(10 月 12 日),每年只打開 3 次門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因收到了來自多國的種子存放,再次打開了大門。

據挪威農業和食品部,此次增加了來自澳洲、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 13 個基因庫共 4 萬 5 千多份種子樣本的存放,使金庫儲存的種子種類數超過 120 萬份。

種子基因庫是保護和研究作物多樣性的機構。全球有超過 1,700 座的種子庫,主要目的為存放農作物種子,以備不時之需。(圖片來源:REUTERS/Bob Strong)

世界最大種子庫——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在挪威最北界國土的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廣闊綿延的冰川上,有一座混凝土建築特別顯眼。

這個建築看起來像一棟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入口,但實際上是一個金庫,來自世界各國的種子樣本,保存在永久凍土中,以備不時之需。

尤其,當我們適應氣候變遷的影響時,種子基因庫是農業生存的關鍵。

為什麼各國將種子存放在北極金庫中?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於 2008 年啟動,是全球最大且最重要的種子備份或複製機構,同時是國家和地區基因庫保存種子的最後手段。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在 2015 年至 2019 年期間,在重建敘利亞戰爭期間受損的種子發揮了重要保存作用。在衝突期間,敘利亞 ICARDA 國際基因庫的科學家無法進入他們的種子庫,並繼續從事研究。當 ICARDA 搬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後,ICARDA 決定從存入斯瓦爾巴種子庫的 325 箱種子中「提取」130 箱來繼續研究。

挪威國際發展部長 Anne Beathe Tvinnereim 當時表示:「金庫是當前和未來糧食供應以及當地糧食安全的保險。」

尤其,在戰爭或衝突地區,更是凸顯了替種子備份的重要性。例如今年 5 月,據《中央社》,坐落在烏克蘭東北城市哈爾科夫(Kharkiv)的種子銀行,頻遭俄羅斯部隊密集轟炸,近 2000 個作物的基因密碼正面臨著被永久摧毀的危險。

那麼處在地緣政治風險極高的台灣也有將種子備份存放在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嗎?答案是有的。

台灣原住民珍貴豆種首度納入北極世界末日金庫

台灣地跨溫帶、熱帶、亞熱帶,因地理位置獨特、天然資源豐富,遂被選為亞蔬——世界蔬菜中心(AVRDC- The World Vegetable Center)總部。亞蔬中心的工作重點在於開發蔬菜優良品種、增進蔬菜營養價值及搜集原生蔬菜的種原等。

2009 年 2 月,亞蔬中心正式參與「聯合國全球種子庫計畫」,將台灣特有的水稻及雜糧、蔬菜等 15 種作物合計 12,639 份種子材料送到全球種子庫備份保存, 2009 年已將 4014 份台灣水稻種原送達挪威,2010 年 3 月又送 3260 份大豆種原過去。

據《聯合新聞網》,今年 5 月,台灣再度將 11,113 個備份種運送至「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儲存,其中包括 60 種台灣豆類,亞蔬中心更首度蒐集飯豆、鵲豆和長豇豆等原住民珍貴豆種,都將一併進入全球種子庫長期儲存。

隨著地球走向危險的「氣候臨界點」,能夠在氣候危機中倖存下來的農作物對於繼續推動經濟、國際貿易和未來的科學發現至關重要,更不用說佔全球 8.9% 的人口了目前面臨飢餓。

將台灣珍貴的原生種備份在「北極世界末日金庫」,也許能讓處在地緣政治風險極高的台灣,多了一重保障,也更能為「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做好防患於未然的準備。

推薦閱讀

守護人類存糧 挪威「方舟」種子庫首度開門提取樣本

你想吃吃看「氣候糖果」嗎?美糖果大廠後代不接班,自創「反剩食」品牌,要消滅食物浪費問題

以色列新創這次將「藻類」引入時尚產業!要將製衣業減少100%水污染

參考資料

euronews、reuters、impakter、cna、台灣光華雜誌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RICCARDO GANGALE)

The post 每年只開三次門的挪威全球種子庫,也找得到台灣原住民社區的珍貴豆種!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