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年上半年新生兒人口數約為 6 萬 7 千人,對比去年新生兒數字為 15 萬 3280 人,今年恐守不住 15 萬出生人口的保衛線。為什麼中央與地方政府逐年輸出許多政策方案鼓勵婚育,少子台灣卻仍未有回升的效果?
從內政部 2019 年發佈的《15-64 歲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中發現,有育兒的女性約為6成,但年齡越輕的女性則越不想生小孩。35-44 歲的婦女中,有 18.1% 不想要小孩,25-35 的婦女中,有 27.3%;而不想要孩子的原因第一名是經濟負擔太重,第二名則是不想因小孩而改變現有生活。
為什麼經濟負擔與現有生活品質,是阻擋女性思考生育題的主因?對比聯合國所提出低生育率的解方,可能就會發現台灣的婚育政策支持力道遠遠不足之外,傳統的婚育觀念更是讓人越來越怯於走入婚姻。
聯合國:東亞國家的婚育價值,不利於性別平等分工
聯合國人口基金(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 ,UNFPA)在 2019 年發佈的《各種低生育率對策成效如何?》研究報告中明確指出,普及公共托育與支持雙薪、雙親家庭,是挽回生育率需要並行的兩支箭。然而,東亞國家(報告中以日、韓為例)要嚴肅面對的,是儒家傳統觀念對婚姻中的性別角色與分工,並不利於新人成家時與成家後的經濟、家務平等分擔。
該報告指出,所謂東亞傳統文化,包含家父長制、沒有彈性的工作時間與巨大的工作壓力、競爭激烈的教育文化、育兒觀念衝突,都是「女性直接的家庭責任與壓力源」。所以,現代適婚女性不想進入婚姻也不想育兒的根本原因,是這樣的社會角色,並不是女性想要的生活願景。
「這其實是一場社會觀念戰。」長期重視台灣托育政策,並提出許多低生育率解方、倡議公共托育政策、親職假的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以下簡稱托盟)發言人黃喬鈴說。
黃喬鈴指出,托盟一直致力於「如何讓人民(尤其女性)兼顧工作和育兒」的政策建言,在去年父親節提出改革育嬰假,進一步修法新增「親職假」,就是希望可以擴充現行制度的不足,讓雙親共同育嬰的彈性需求可以更被法規保障。
而近日提出的「新婚育宣言」,更是把時間線往前拉到了走入婚姻前。托盟希望邀請不同世代的公民一起思考,傳統婚禮必備的儀式與禮俗(聘金、嫁妝、先準備好房子),以及約定俗成的婚後家務、經濟分工(雙薪育兒、同居也很好)有沒有把性別平等的價值提前放入小家庭中,以有效支援現代家庭更有餘裕考慮是否生、養育下一代。
北歐從社會觀念與制度都支持性別平等,台灣可以做得更好
黃喬鈴直言,北歐國家的核心是性別平等,社會價值與法規都支持家長在工作與養育間平衡的雙重角色。而台灣的工時長,若小家庭只依靠一位家長的薪資,則雙親無法合作育兒、陪伴彼此,生活經驗也會相距越來越遠,恐會讓彼此之間難以互相體諒生活上的挑戰。
「觀念是抽象的,但它會引導行為,也會引導政策。」黃喬鈴說,總可以看到靠北婚姻社團中,很多抱怨與衝突,都來自於新人的想法受阻、不被信任可以獨立完成婚姻大事;而她自己在分享托盟的新婚育宣言時,也會聽到朋友回饋,原來自己的婚育觀是「很長輩」的,並不支持性別平等分工。
「我們希望,藉由分享『新婚育宣言』,可以讓更多人思考幸福的婚姻,並不是一定要席開幾桌,或是打了金飾,新人才會好。成家有很多元的可能,而我們需要的,是更平等的對待彼此。」黃喬鈴說。
協助填問卷,請這裡去:【新婚育宣言】勸婚催生,不如先談愛與平等
推薦閱讀
生一胎就累壞了的厭世媽咪,辛苦了!研究:台灣年輕媽媽的「第二輪班」,阻擋了第二胎的誕生
【人口負成長未必是壞事】先別執著少子化是台灣國安危機,「小孩國家養」是積極方向!
社評:年輕夫妻不生小孩不是為了選生肖,而是顧慮有時間生,也沒時間陪
(首圖來源:xframe)
The post 聯合國報告:亞洲性別分工不均影響生育意願!托盟邀公民一起寫下「新」婚育宣言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