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袁茵/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8年任期即將屆滿,2014年競選時大打「改變台北」訴求勝選的他,上任後拆除忠孝橋引道、重慶南高架橋,大打東西區門戶計畫,改造商圈、市場等,且任內開工約1.2萬戶社宅,《ETtoday新聞雲》也盤點柯文哲8周年卸任之際的8大項政績。
一、推動2萬戶社會住宅
柯文哲2014年選前豪氣地拋出「8年興建5萬戶社宅」政見,認為當北市約有5萬戶社宅時,能對房價產生修正效果;由於多數民眾對於在台北置產感到困難,租房租金的漲幅不斷,而社宅比起一般租屋便宜不少,使許多年輕族群抱持期待。
但柯文哲上任後社宅進度不及當年拋出的政見,飽受議員批評,柯文哲後來也承認自己跳票;然而柯文哲8年任內自建1.2萬戶社宅,並以2年開工2500戶速度執行,約推動2萬戶左右,包括大同區明倫社宅、松山區健康社宅、信義區廣慈D、E基地社宅、內湖區瑞光社宅、南港區小彎社宅與東明社宅等,成為台北市歷任興建社宅數最高的市長。
二、西區門戶計畫
柯文哲最讓市民記憶深刻的事蹟,莫過於2014年剛上任2天內,火速拆除忠孝西路前的公車專用道;而柯文哲2016年啟動「西區門戶計畫」,拆除忠孝橋引道,將原先周圍的多叉路口調整為兩個大路口,目標翻轉老舊不堪的台北車站周遭區域,並使國定古蹟北門重見天日。
「西區門戶計畫」當中,包含智慧化建設、公共環境整備、文化資產活用及土地開發建設等23項子計畫,第一階段配合忠孝橋引橋拆除後,辦理北門廣場都市計畫變更,2017年8月啟用北門廣場;第二階段則進行人本環境改善工作,包括調整北平西路、交八廣場開闢,延平南路人行環境改善等。
▲北門廣場重新啟用。(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而「西區門戶計畫」中最後且最大一塊拼圖,預估投資金額達新台幣606億元的「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C1/D1土地開發案」開發大樓,也於柯文哲任內最後一年2022年11月正式啟動新建典禮,預估2027年完工。
C1/D1用地基地面積達9600坪,新建工程包括兩棟摩天塔樓、一條聯通台北車站的高架步行台北長廊、多功能花園露台,以及大面積做為公共文化用途的公益客廳,其中C1大樓為55層樓高、D1大樓為74層樓高,總樓地板面積達17萬坪。
▲▼C1/D1開發大樓多功能公益設施完工示意圖。(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三、東區門戶計畫
除了以改變台北車站周遭的「西區門戶計畫」之外,伴隨高鐵南港站通車、中研院主導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營運及國家會展中心陸續完工營運,柯文哲也於南港區拋出「東區門戶計畫」,一共提出八大構想,包括強化交通樞紐、打造國家生技產業廊帶、建構流行音樂及文創產業等,並自認其為任內第二亮點。
在東區門戶計畫當中,包括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推動的台北十大建設之一「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郝市府在2013年開工北基地,而柯文哲則在2016年進行南基地動工,北基地為可容納約5000人的「表演廳」,南基地則是「文化館」、「產業區」及容納3000人的戶外表演空間。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圖/記者姜國輝攝)
此外,四鐵共構(捷運、高鐵、台鐵及轉運站)的南港車站,因評估東北角地帶的新北石門、萬里、金山到基隆市約莫200萬人口,會透過公路運輸到轉運站,加上高鐵、轉乘捷運等,被柯文哲視為重要基地,南港轉運站興建營運移轉(BOT)案於11月開工,預計2025年完工,打造往返基隆及宜花東地區的交通樞紐。
不僅如此,「東區門戶計畫」中最大的公辦都更案「南港之心」也在2022年啟動,由台鐵、北市府、潤泰創新與台北市住都中心共同合作,要興建一棟32層樓商辦、3棟37層樓住宅大樓,預計投資金額達350億元以上,估2029年完工。
但柯市府積極進行的「東區門戶計畫」,前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過去就曾透露,目前台電無法在東區門戶計畫及相關區域的21處大型開發計畫案核供電力,而台電則將矛頭指向松湖變電所、玉成變電所未建成,但2個變電所完工期程分別是2029年和2031年,未來「東區門戶計畫」供電問題仍待新上任的蔣市府解決。
四、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獲選2021年時代雜誌全球最佳百大景點、被CNN與英國衛報選為全球藝文亮點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從郝龍斌時代至柯文哲任內完工啟用,但過程中歷經近10年,包括遇到大包商理成營造倒閉導致停工,並與下游廠商產生債務糾紛。
柯文哲將北藝開幕視為重振士林商圈的一環,最終在2021年底竣工,2022年為開幕年,採取三階段營運規劃,第一階段為1至6月的分批試營運,第二階段7至9月開幕季,第三階段10至12月場地外租;而10月搭配白晝之夜,且碰上疫情後報復性出遊潮,湧入逾46萬人次,擠得當地水洩不通,計劃邀請巴黎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於2023年來台北共襄盛舉。
不過,北藝在試營運、開幕季期間,就爆出北藝館內標示不清、500組座椅破損、座椅前後排間距過窄、座位高低差影響視角、無障礙廁所不足,以及場地悶熱、漏水等爭議,仍待持續改善及優化。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圖/記者林敬旻攝)
五、雙北1280定期票
柯文哲拋出2030年綠運輸預計可達70%,配合電動公車及電動機車的推廣,逐步達到淨零碳排放目標;但在柯文哲政績當中,最大爭議就是任內捷運成績幾乎可說是完全掛零,捷運南北環段動土不斷流標,僅信義東延段、萬大線動土,前者預估2023年完工。
柯文哲的交通政策以「使用者付費」為主,將路邊汽機車停車格納入收費,盼改善長期佔用停車位爭議,也因此引來汽機車駕駛不滿;但柯文哲以停管基金補貼公共運輸政策,與新北合作推出雙北1280月票,公車、捷運都包含在內,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自2018年4月16日起實施,至2022年5月底累計售出約1311萬張定期票,每月售票張數最高達34萬397張,每日有效卡數最高達32萬3780張。
不過在北捷連年虧損下,柯文哲也砍掉捷運票價8折優惠,將票價優惠改成常客優惠,飽受爭議。此外,柯文哲也拋出綠能交通政策,引進電動公車,截至2022年5月底,北市共計173輛電動公車上路,盼2030年達成公車全面電動化。
▲柯文哲任內推動雙北1280月票,適用範圍為台北捷運、新北捷運、台北市及新北市公車路線。(示意圖/記者林敬旻攝)
六、YouBike 2.0等共享交通運具
郝龍斌時代推行的YouBike共享單車,柯文哲上任後取消YouBike前30分鐘免費,民眾得自付5元,當時引起正反議論不斷,但也確實解決無車可借問題,另增加YouBike轉乘優惠,於北市YouBike站借車,1小時內雙向轉乘捷運或公車享有轉乘優惠5元;而柯市府也推動YouBike全面升級成2.0且擴增站點,截至2022年5月底已設置1082站。
不過,準台北市長蔣萬安選舉時喊出,要恢復YouBike前30分鐘免費政策,受到黃珊珊批評「草包政策」、搞錯免費與共享的輕重緩急,未來是否重回無車可用困境,也待蔣市府解決。
除了共享單車之外,台北市共享汽車自今年5月已有1750輛獲許可,每月平均使用次數4萬次;共享摩托車則有3家業者,至今許可1萬3306輛,每月平均使用次數70萬次。
▲北市YouBike1.0於12月3日全面退場,2.0接棒共享自行車服務。圖為民眾騎乘Youbike2.0自行車畫面。(圖/記者湯興漢攝)
七、綠色標線型人行道
柯文哲力推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在巷弄大幅劃設「綠色標線型人行道」,讓民眾可以更加安全,保障行走空間,2020年6月完成全市施工。
而柯文哲2020年起加碼推「北市鄰里交通環境改善精進計畫」,導入交通寧靜區及通學巷概念,藉以達成整頓巷弄交通空間目標,並新增岔路警示標線納入規劃範圍,加強提醒用路人巷口路型以減速慢行,強化交岔路口行車安全,截至2022年11月底,共完成200里規劃及施作。
▲綠色標線型人行道。(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八、五大市場改建
柯文哲過去屢次表示,如果只有30分鐘要認識一座城市,就去看它的市場,因為市場是城市生活的縮影,是我們的日常。柯文哲8年任內推動傳統市場改建,包括環南市場、第一果菜及魚類批發市場、南門市場、成功市場,以及北投市場,預計2023年至2030年先後完工開幕啟用,讓台北市傳統市場改頭換面。
此外,為解決無證攤販佔據道路違規營業,柯文哲任內更實施「攤販長期精進計畫」,透過管地、管人、管秩序的規範加強攤販管理,確保攤販營業秩序,提升鄰近社區整體生活品質,並以兼顧「消防」、「交通」、「環境」、「衛生」及「營業秩序」為前提,訂立相關規範。
一旦一年內發生3次重大食安或消保問題、街區居民連署過半提案該處不得擺設攤販,或是因市府建設需要或環境變遷及公共利益考量,就得以終止輔導,勒令攤販退場;當時由於為時任副市長黃珊珊提出,更使黃受到商圈市場的支持。
除了上述8項重大政績外,柯文哲團隊也將水源二三期都更、錢櫃火災RCA策進方案、心中山線型公園改造、二殯二期工程、三貓計畫等納入政績,但也包括飽受爭議的社子島城市願景、大巨蛋權利金議約,預計22日對外召開八周年記者會,象徵柯文哲市府告一段落,劃下8年句點。
▼環南市場改建模擬圖。(圖/台北市政府產發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