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怎麼推動零碳交通?整個城鎮變成一場老少咸宜的大型遊戲,公民為環保積分出門走路!

步行和騎自行車對我們的健康有益,對地球也有益。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好拋下汽車,放棄汽車帶來的便利性。

例如,在英格蘭,只有 1/3 的成年人每月至少進行兩次零碳交通(以步行、騎自行車、滑板車等方式替代開車出門)。如果有辦法讓零碳交通變得更有趣,人們會更頻繁地這樣做嗎?正是這個問題促使開發了一種名為「Beat the Street」的新型遊戲,一個幫助人們戒掉不管去哪都要開車的新方法。

一場大型遊戲:邀請整個城鎮的居民採零碳交通

如果步行或騎自行車通勤可以獲得獎品,你會願意這麼做嗎?

英國各地城鎮在嘗試一種新遊戲,稱作「Beat the Street」,該遊戲鼓勵更健康、更環保的交通方式,替代開車出門。自 2016 年遊戲啟動至今,Beat the Street 已在英國 30 多個城鎮舉辦過,有超過 100 萬人參與該遊戲。

Beat the Street 由專門促進體育活動的公司 Intelligent Health 開發,將日常旅程變成有積分和獎勵的遊戲,並利用遊戲的力量,排行榜、徽章等遊戲元素,讓枯燥的任務(以步行、騎自行車、滑板車等環保交通方式完成日常旅程)變得更加有趣,同時激勵人們更積極參與遊戲。

這個遊戲是如何進行的呢?

首先,在人行道的燈柱上安裝數十個裝有非接觸式卡片傳感器的小盒子。當地居民會獲得特殊卡片,居民用同一張卡片連續感應兩個小盒子,表示他們在這兩個地點之間活動(以步行、騎自行車、滑板車等環保交通方式),就得 10 分。這樣的方式類似刷悠遊卡搭公車,從一站(上車刷卡)到另一站(下車也要刷卡),以此紀錄你的移動。

地圖顯示「小盒子」的位置,讓居民知道可以到哪裡嗶卡。(圖片來源:beatthestreet.me)

走得更遠,可以賺取更多積分。(圖片來源:Beat the Street Hounslow)

最後,得分最高的個人或團體(學校、社區團體或公司團體)將獲得獎品,例如運動器材的消費抵用券、工藝材料或書籍。如果團隊達到一定的分數,還可以指名捐款給一個慈善機構,該慈善機構可以獲得 500 英鎊(約新臺幣 17,757 元)的捐款。

獎品聽起來還不錯,但是居民對這項遊戲的接受度高嗎?

 2019 年,在位於倫敦西部的豪恩斯洛倫敦自治市(London Borough of Hounslow)進行為期六週的 Beat the Street 遊戲。研究發現,共有 28,000 人參與該遊戲——這人數大約佔該區居民的 1/10,遊戲過程中,居民們總共旅行了近 100,000 英里。

在豪恩斯洛的遊戲比賽結束時,55% 的人表示參加遊戲後行駛汽車的次數減少,63% 的人說他們因為 Beat the Street 而走更多路,2 個月後再次進行調查時,70% 的人表示他們仍在多走路。

研究人員還記錄了遊戲項目開始和結束期間該地區一條向來繁忙的道路的交通量,並發現該道路的交通量顯著下降。

這項遊戲鼓勵人們外出走走。(圖片來源:Getty Images/Paul Mansfield Photography)

遊戲讓零碳通勤更具吸引力

參與該遊戲的居民,都給出了正面的評價。一位女士表示,為了加分,她選擇了一條更長遠的路回家。一位 60 多歲的男子說,儘管他一生都在該地區生活,但他發現了他從未去過的地方。另一位參與者說,她的孩子開始拒絕坐車上下學,並開始走路上學,只為了參與遊戲。

許多參與該遊戲的居民發現了社區內他們從未去過的地方。(圖片來源:Beat the Street Hounslow)

對城市領導者來說,要讓更多人步行和騎自行車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因為人們已經習慣長期依賴汽車。儘管我們都知道多出去走走是個好主意,但開車的便利性—— 更不用說與擁有汽車象徵的社會地位,這些都讓我們很難改掉這個習慣。

不過,這項遊戲提供了一種解決此問題的方法:與其讓開車變得更加不便或更昂貴,不如讓替代方案(步行、騎自行車、滑板車等)變得更有趣,更能鼓勵所有人轉向零碳交通。

推薦閱讀

在台灣,你一年騎多少距離的自行車?南丹麥大學最新研究:像荷蘭人一樣每天騎 2.6 公里,全球碳排放量將減少近 7 億噸!

爭取行的安全,荷蘭公民上街!翻轉汽車優先邏輯,成為今日自行車天堂

能想像台北車站下方有個5千輛自行車的停車場嗎?荷蘭鹿特丹怎麼從汽車城市改造成行人與單車族的天堂

參考資料

fivemedia、gov.uk、theconversation、intelligenthealth.co.uk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Beat the Street Hounslow)

The post 英國怎麼推動零碳交通?整個城鎮變成一場老少咸宜的大型遊戲,公民為環保積分出門走路! appeared first on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有趣的文章